首页 > 常识 >

农历七月十四是什么日子(漫谈“七月半”)

2024-08-24 10:21:09

农历七月十四/七月十五在民间被称为七月半,在道教被称为中元节,而佛教则称之为盂兰盆节。它体现了民俗、道教和佛教文化的融合。

中国人自古就重视祭祀,七月半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主题的核心是敬祖尽孝,表达了古人“慎终追远”的思想。《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意思是慎重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虔诚地祭祀已经远去的祖先,自然会培养出忠厚朴实的百姓来。可见,古人对其十分重视。

农历孟秋七月,农作物初熟。古人在春夏秋冬四时都要祭祀先祖,七月初秋奉上新鲜的瓜果蔬菜和稻黍稷菽,请祖先先来品尝,谓之“秋尝”或“尝新”,感谢祖先保佑,保佑今年风调雨顺,有个好收成。

道教认为,一年分成两半。上半年称为天官,所以农历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要举行赐福仪式;下半年称为地官,所以农历七月十五称为中元节,要为亡魂赦罪。因为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是天、地和水,地含水,水在地里流淌,所以将下半年的中段—农历十月十五称为下元节,水官下元为犯错之人解除厄运。

盂兰盆是梵语的音译,“盂兰”的意思是“倒悬”,你想想,头向下、脚向上悬挂着,多危险啊,用来比喻亡者有倒悬之苦;“盆”的意思是“救器”,“盂兰盆”的意思是用来解救有倒悬痛苦之亡魂的器物。衍生出来的意思是:用盆子装满百味五果,供养佛陀和僧侣,以拯救入地狱的苦难众生。

《佛说盂兰盆经》中讲述了一个佛祖十大著名弟子之一的目连救母的故事。话说目连的母亲青提夫人,家中富有,但贪婪吝啬,又好杀生,不修口德,死后堕入了六道轮回中的饿鬼道。尊者目连通过天眼通看到母亲在饿鬼道中受苦十分伤心,就用钵盂盛饭喂母亲吃,不料每次饭还未入口即化为灰烬。目连无计可施,乃求助于佛祖。佛祖告诉他,在农历七月十五众僧功德圆满之日,建盂兰盆会,为七世父母和现世父母奉上百味饭食,供养十方僧众。借十方僧众之力方能助母脱困。目连遵佛祖嘱咐,使母亲得以吃饱,转入人世,投胎成狗。他又诵经七天七夜,使母亲脱离狗身,升入天堂。所谓七世父母指的是今世加上过去的六世在六道轮回中的父母,其实说的就是“一切众生”之意。这样,六世父母得离恶道之苦,现世父母亦可添福增受。

七月半从南朝梁武帝萧衍举行盂兰盆节仪式成为民俗开始到宋朝基本定型,流传至今。

民间最重要的习俗就是祭祖吃鸭子放河灯

祭祖体现的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敬天法祖”的信仰,我们敬奉上天,将天神人格化,相信“老天爷”,同时祭祀祖先,祈求祖先的福泽庇佑,并效法祖先的懿德嘉行、家风家法等来指导人生。

七月半祭祖要用鸭子作祭品,因为鸭子会游泳。亡灵去阴间要渡河,河上只有一座奈何桥,使者和亡灵都要赶着过桥,桥上很拥挤,鸭子可以带着给祖先的祭品直接游到对岸。祭祀活动结束后,鸭子就分给活着的人吃掉,谓之“散福”。

在民间传说中,每年农历七月初一开始,阎王就下令打开地狱之门,众鬼都要离开地府,接受考校,有主的回家,没主的就在人间游荡几日,徘徊在各处找东西吃,所以人们称之为鬼节。既然是鬼的节日,那就应该张灯结彩为它们庆贺。可是人鬼有别,人在阳间,鬼在阴间,陆地为阳,河水为阴,水下神秘昏黑,使人联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

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孤魂野鬼,他们死后想托生,但是又找不到路。这时若是他们能够手里托着一盏河灯,就能看见转世投胎的路。放河灯是活着的人做的一件善事表示他们还没有忘记死去的亲人

荏苒岁月颓。七月半流传到今天,我们剔除其中的迷信色彩,你会发现它所蕴藏的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怀念先祖的孝道和推己及人、乐善好施的品德。我想,不管是佛家说的慈悲心还是道家讲究的慈善心从根源来说都是提倡人类要有一颗感恩之心不忘故人感恩先人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哲人百科 琼ICP备20240402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