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盱眙旅游:穿越石牛山

2024-12-09 10:08:54

石牛山是位于盱眙城南的一座小山,过龙泉雅苑向南不足两公里。西北与东北为331省道与盱古路所夹,南面是清水坝的翻水闸水渠。山不高,绿树成荫,远远望去,犹如一只水牛盘卧于淮河岸边。 关于石牛山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相传在远古时候,有一头大水牛生长在都梁山,整天吃着山中的都梁香草和各种各样的中草药,膘肥体壮、力大无比。

不知过了多少年,这头水牛渐渐沾上了仙气,成了半仙半凡的神牛,周边的狮子、老虎都害怕它。时间一长,这头神牛便不可一世起来,到处惹事,还到山下周边的庄稼地里糟蹋庄稼。老百姓对神牛又恨又恼,却又没有办法。有一天张果老应吕洞宾之邀到宝积山仙人洞下棋,经过清水坝,看见一头大牯牛在庄稼地里吃庄稼,还不时在地上打几个滚,正在挂穗的玉米全被大牯牛给糟蹋了。张果老见状,大声喝斥,哪知神牛我行我素。张果老遂运用仙力将神牛化为一块顽石,永远卧在青山之下。

石牛山是位于盱眙城南的一座小山,过龙泉雅苑向南不足两公里。西北与东北为331省道与盱古路所夹,南面是清水坝的翻水闸水渠。山不高,绿树成荫,远远望去,犹如一只水牛盘卧于淮河岸边。 关于石牛山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相传在远古时候,有一头大水牛生长在都梁山,整天吃着山中的都梁香草和各种各样的中草药,膘肥体壮、力大无比。不知过了多少年,这头水牛渐渐沾上了仙气,成了半仙半凡的神牛,周边的狮子、老虎都害怕它。时间一长,这头神牛便不可一世起来,到处惹事,还到山下周边的庄稼地里糟蹋庄稼。老百姓对神牛又恨又恼,却又没有办法。有一天张果老应吕洞宾之邀到宝积山仙人洞下棋,经过清水坝,看见一头大牯牛在庄稼地里吃庄稼,还不时在地上打几个滚,正在挂穗的玉米全被大牯牛给糟蹋了。张果老见状,大声喝斥,哪知神牛我行我素。张果老遂运用仙力将神牛化为一块顽石,永远卧在青山之下。

石牛山是位于盱眙城南的一座小山,过龙泉雅苑向南不足两公里。西北与东北为331省道与盱古路所夹,南面是清水坝的翻水闸水渠。山不高,绿树成荫,远远望去,犹如一只水牛盘卧于淮河岸边。

关于石牛山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相传在远古时候,有一头大水牛生长在都梁山,整天吃着山中的都梁香草和各种各样的中草药,膘肥体壮、力大无比。不知过了多少年,这头水牛渐渐沾上了仙气,成了半仙半凡的神牛,周边的狮子、老虎都害怕它。时间一长,这头神牛便不可一世起来,到处惹事,还到山下周边的庄稼地里糟蹋庄稼。老百姓对神牛又恨又恼,却又没有办法。有一天张果老应吕洞宾之邀到宝积山仙人洞下棋,经过清水坝,看见一头大牯牛在庄稼地里吃庄稼,还不时在地上打几个滚,正在挂穗的玉米全被大牯牛给糟蹋了。张果老见状,大声喝斥,哪知神牛我行我素。张果老遂运用仙力将神牛化为一块顽石,永远卧在青山之下。

又是几千年过去,白居易经汴水南下,来到盱眙,看到水绕都梁、天设地造,青山绿水、风景如画,不由得赞叹有加。当他来到石牛山时,看到一块巨大的石头形似卧牛,诗兴大发,当即吟诗一首:“一拳怪石背山巅,头角峥嵘几万年。毛长紫苔春夜雨,身埋芳草夕阳天。清宵见月何曾喘,白昼看云只自眠。恨杀牧童骑不去,数声长笛思悠然。”后来盱眙人便把那块巨石称之为“石牛”,石牛所在的那座山便称之为“石牛山”,一直到如今。

对于石牛山不可谓不熟,小时与父母到水冲港的大山里割草,必经石牛山,那时山体陡峭,崎岖难行,后来多次修路才将它渐渐削平。现在办公室就坐落于石牛山下,从冬天的白雪皑皑到春天的小花盛开,我们相伴走过。无数个晨起与黄昏,在山间漫步,闻淡淡花香,听鸟鸣声声。更曾环山徒步,享受着那温馨而又散淡的时光。

又是一个晨曦微露的清晨,春光正好,想到日日走过的石牛山,莫名有着想要穿越的冲动。缘起槐树花开时节曾从西侧的山腰穿过,那是一个黄昏。闻着一路花香从翻水闸斜插到林海港湾,中间穿过一片板栗林。高大的板栗,枝繁叶茂,清新怡人。<br />此次再走,思虑着寻一条别样的路径。过林海港湾南行,右转是一条上山的小路。对了一下方向,我从东来,应向西去,可以抵达清水山庄。若是转到南面,可以达水渠大坝。

春天的山林空气清新,鸟儿在枝头鸣唱,山野小花在盛开。走在这样所在,心情舒畅。越往上行,越是难走,走着走着没路了。山间小径早已为茅草与荆棘所遮掩,齐腰的茅草与荆棘不时拉扯着裤角。被冬天里那一场积雪压断的松柏横七竖八躺着,阻着我前行的路。山上布满了石坑,坑不大,可以拉扯着树枝慢慢下到坑底。若是一些小坑就很麻烦了,为茅草与落叶所填平,根本看不出来,不小心有踩空的危险。更担心的是会不会突然冒出一个什么精灵古怪,头脑中臆想着许多惊恐的画面。

开弓没有回头箭,退缩是不可能了,一定要从无路中踏出一条路来。寻了一根拇指粗的树枝在手,一面探路,一面掠去树枝上的蛛网,一面以备不测。山里多蜈蚣蛇虫,有棍要踏实的多。踩着茅草与荆棘小心前行,一会东南一会西北避绕着大大小小的石坑,渐渐不再西去,却已转向西南。

渐至高处,林海茫茫,松涛阵阵。荆棘与杂草依旧丛生,封山育林让这里的生态更为自然。不时有野鸡从草丛中扑扇着翅膀飞去,不知是我惊吓了它,还是它惊吓了我。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太阳已经升上枝头,十分钟路程走了半小时还没有走出。隐隐传来扒动石头的声响,只闻声响未见人影。终于有人了,估计是扒蜈蚣的山民,不然不会有人这么早进山。

循声响而行,一路扒开缠绕的荆棘与树枝,一路是高低起伏的山峦与沟壑。远远可见一个晃动的人影,在用爪钩扒拉着山石,寻找着躲藏在石下的蜈蚣。

担心贸然出现惊吓了老乡,远远开始打着招呼,老乡也远远做着回应。这是一个老者,精神矍铄,腰间挂着一个雪碧瓶,瓶里几只蜈蚣在挣扎。老人看到我,很好奇一早荆棘丛生的大山里怎么跑出一个人来。问及出山的路,老人说这里无路,一直向南,不远就到水渠,沿渠就可以出山。

别过老人继续南行,不过几分钟时间看到了透进林中的光亮。那一刻紧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所有的惶恐遁去。短短一小时穿越,恍若经历了一次长长的旅行,让小小石牛山在心中也变得厚重而难忘起来。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哲人百科 琼ICP备20240402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