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厚黑学作者是谁(你真的读懂《厚黑学》了吗?)

2024-10-13 13:15:53

《厚黑学》是李宗吾于20世纪初创作的一本书,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名著之一。该书以幽默的方式描述了一种具有智慧和手段的处世哲学,即所谓的“厚黑学”。然而提起厚黑学,不少人都认为这是一个提倡脸皮厚、心肠黑的下流学问。这实际上是对厚黑学的一种误解。

厚黑学强调在社会中生存和成功的策略。它提倡了一系列潜规则和技巧,以达到自己的目标,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厚黑学并不是指鼓励不道德或恶意行为,而是通过深思熟虑和巧妙的策略来实现个人的利益。《厚黑学》一书通过生活中的实例,生动地展示了轻松处世、灵活办事的技巧和方法。这些技巧旨在帮助人们应对各种复杂的社交情境,并通过智慧和机智来取得优势。真正的厚黑者是那些十全十美无与伦比的斗士,这种智慧是他在接受生活挑战和寻求精神平衡中陶冶而成的。

本篇文章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位传奇著作《厚黑学》以及它的作者李宗吾。

正所谓文字是写作者思想的表达。我们要想真正了解《厚黑学》就不能绕开他的作者李宗吾。


李宗吾像

李宗吾自号“厚黑教主”,但实际上他非但不厚黑,反而是一个为人正直,为官清廉,治学严谨,机智辛辣的人物,是中国近现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和革命家,曾被誉为“影响中国20世纪的20位奇才怪杰”之一。

李宗吾在1879年出生于四川自贡。

1899年20岁的李宗吾进入自贡的匾文书院就读。只经历了半年的正规儒家教育后,李宗吾就在县试中轻松获得了案首也就是本县的第一名。并且在随后的复试中他和他的好朋友雷铁牙一起考中了秀才。

在考取秀才后的第三年,李宗吾和好友雷铁牙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四川高等学堂,这是现代四川大学的前身。这时雷铁牙还叫雷昭信,李宗吾还叫李世铨。雷昭信首先给自己取号为铁牙先生,暗夸自己品性铁骨铮铮如同山崖一般耸立。见朋友如此狂傲,李世铨也不甘示弱,直接改自己的字“宗儒”为“宗吾”。宗儒的意思是他从今以后要师从自己,就叫宗吾。

虽然他们是作为传统科举考试制度下的既得利益者但他们同时也对传统儒家教育体系是不屑一顾的。

实际上,李宗吾一入学就坚定地认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但是因为实验仪器的缺乏,此时期的理科教学只能以书本为依托。在日复一日的填鸭式教育下,李宗吾逐渐对自然科学失去了兴趣。在对主课失去兴趣以后,李宗吾又一头扎进了对传统文化的研究里。

他发现传统的儒家教育也不过是拿出一种所谓的学问来灌入学生脑内。所谓读书求学的目的无非就是效仿前辈圣贤。这进一步加强了李宗武对研究和改造传统文化的决心。

在李宗吾同期的这批同学里张培爵后来成了四川革命党的领袖,雷铁牙成为了孙中山的秘书。而李宗吾在他们的影响下也自然的内卷到轰轰烈烈的革命浪潮中。

1908年,毕业后的李宗吾到富顺中学开始当老师,并且在一年后升任校长。于此同时,各地反抗清政府统治的革命浪潮此起彼伏,但大多以失败告终。这让李宗吾看到革命党人的弱点。将当时的革命党人与自己熟知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后 李宗吾发现了成大事的一个极其简单的规律,那就是成大事的必须要厚黑。这个规律既简单又离经叛道。

他以历史人物举证说,曹操心肠黑,杀伐果断,毫不心慈手软,并且明目张胆地说:“宁教我负天人,莫教天下人负我。”曹操心肠之黑,可谓是达到极点了。也正是有了这样的本事,才最终成就了一世枭雄。

刘备脸皮厚,总是投靠不同的势力并且反复无常。东窜西走,寄人篱下,恬不为耻。此外他还总以哭和伪装换取信任和支持,这就是脸皮厚到极致。

孙权和刘备当盟友时背刺荆州给曹丕称臣,后又背刺曹魏,足可见孙权是又厚又黑。但是孙权的黑不如曹操,厚不如刘备,不过却能二者兼备。

如此三人聚在一起,可不就能三分天下了吗?

想到这里,李宗吾无不戏谑地告诉革命战友们,古代那些被称为英雄豪杰的人不过就是面厚心黑而已。

不只是这三人,李宗吾又将从刘邦、张良、孙武、商鞅到唐太宗、明太祖、甚至张居正、曾国藩、胡林翼等人物全部都捋了一遍,发现他们的成功里厚黑占了极大的比重。


厚黑学


1912年初,孙中山领导的民国建立,同时大汉四川军政府成立。李宗吾的老大哥张培爵担任四川副都督,他设立审计院,邀请李宗吾为审计院第三科科长。

当时正是民国初成,气象更新,李宗吾也觉得世事革新,应该有一种新的学说出现。最后李宗吾在好友的鼓励下,怀着唯我独尊的意愿,用独尊的笔名发表了《厚黑学》。这本书一经发表就获得了极大的反响。在《厚黑学》大卖的那一年,新文化运动尚未爆发,因此最初版本套用了儒家经典的八股文巨石,而《厚黑雪》成为新文化运动前夜的开端,某种程度上引领了批判旧道德和旧文化的潮流。

值得注意的是,这本书自出版之日起就就受到了非常多的关注,有人对它赞不绝口,也有人对它嗤之以鼻。我曾见过很多人对《厚黑学》大加批判,在他们看来,厚黑学得利的本质就是利用他人的信任,善意,道德操守,用吹嘘,放弃底线,放弃口碑,以自己得到的利益的大小决定自己的行为,丝毫不管这些言行对他人的后果,极度损人利己。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答案显然不是。如果有人这样认为,那么只能说他们根本没有读懂这本书。甚至可能都没看过厚黑学这本书,仅靠厚黑学三个字和脸厚心黑的描述就以为自己读透了厚黑学。

李宗吾在《厚黑学》中非但没有教人们“脸厚心黑”,相反他时刻告诫着世人要“以天下为公”。

不信就看看下面书中这段李宗吾的原话:

“就人格言之,我们可下一公例曰:“用厚黑以图谋一己之私利,越厚黑,人格越卑污;用厚黑以图谋众人之公利,越厚黑,人格越高尚。”就成败言之,我们可下一公例曰:“用厚黑以图谋一己私利,越厚黑越失败;用厚黑以图谋众人之公利,越厚黑越成功。”用厚黑以图谋一己之私利,势必妨害他人之私利,越厚黑则妨害于人者越多,以一人之身,敌千万人之身,焉得不失败?人人既以私利为重,我用厚黑以图谋公利,即是替千万人图谋私利,替他行使厚黑,当然得千万人之赞助,当然成功。我是众人中之一分子,众人得利,我当然得利,不言私利而私利自在其中。例如曾、胡二人,用厚黑以图谋国家之公利,其心中无丝毫私利之见存,后来功成了,享大名,膺厚赏,难道私人所得的利还小吗?所以用厚黑以图谋国家之利,成功固得重报,失败亦享大名,无奈目光如豆者,见不及此。”

无奈目光如豆者,见不及此。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明白李宗吾写这本书的本意了,这也与他作为革命人的身份相契合。然而,这本书在刚发表时常常被误解,以至于许多年轻人按照书中所谓的厚黑法去办事,却屡屡碰壁,遭到耻笑。甚至至今仍有人信奉他们所谓的“厚黑精神”去做事。如此与厚黑学背道而驰焉能有不碰壁者?李宗吾自己也常说:“用厚黑以图谋一己之私利,是极卑劣之行为;用厚黑以图谋众人公利,是至高无上之道德”。

这套书发表后大获成功,此后李宗吾的外号就变成了“李厚黑”,他也经常自称为厚黑教。李宗吾将厚黑学分为三个境界:

第一境界,厚如城墙,黑如煤炭。

第二境界,厚而硬,黑而亮。

第三境界,厚而无形,黑而无色。


此后,李宗吾续写了《厚黑传习录》,进一步提出了求官六字箴言:空、贡、冲、捧、恐、送;以及做官六字真言:空、恭、绷、凶、聋、弄。

在提炼完厚黑规律之后,他又提出了做官的两个妙法:锯箭法和补锅法。

锯箭法指的是当有人中了箭,需要请外科医生治疗。医生将箭杆去除后,说已经完成。病人问医生,箭头还在肉里,为什么不取出来?医生说,那是内科的事,你需要去看内科。

补锅法指的是做饭的锅漏了,请补锅匠来补。补锅匠一面用铁片刮锅底煤烟,一面趁主人不注意悄悄在锅上做些手脚,让裂痕扩大。然后就指与锅主看,说道:“你这锅裂痕很长,上面油腻了,看不见,我把锅烟刮开,就现出来了,非多补几个钉子不可。”主人埋头一看,很惊异的说,今天不遇着你,这个锅子恐怕不能用了!及至补好,主人与补锅匠,皆大欢喜而散。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李宗吾的《厚黑学》实际上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讽刺和批评。他以戏谑的笔调暗讽了当时社会中求官为官的一些恶劣现象。这与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的核心思想是要警醒人们对于权力和官场的现实,并揭示了一些官场上的矛盾和荒诞。


那么,身为革命党人的李宗吾为什么要提出厚黑学呢?

首先,这是他对封建社会里旧道德、旧文化的一个讽刺。

王阳明说:“仁义是天性中固有之物”,李宗武说:“厚黑是天性中固有之物”。

王阳明说:“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李宗武说:“婴儿见了母亲嘴里的糕点,就会取来放在自己口中”。

很明显,作为一个传统儒家文人,李宗吾却不相信儒家文化中人性本善这一套说教。在人性善恶之研究中,李宗吾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天理与人欲本是同一件事,人的欲望就是天理的一部分,人也并不高于天而存在,这就像煮饭的是火烧房子的也是火一样,火是没有善恶之分的。但是宋代的儒家不明词理,把天理和人欲分开,创出“存天理,灭人欲”之说,这样教化出来的徒弟往往无法正视自己的欲望,从而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

上面只是李宗吾从厚黑学的嘲讽出发,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评,而这仅仅是李宗吾思想的一个开端。在后面的著作里,李宗吾在对圣人之怀疑中提出了自己关于圣贤之所以是圣贤的大胆假设。

他在书中写到:

世间顶怪的东西,要算圣人,三代以上,产生最多,层见叠出,同时可以产生许多圣人。三代以下,就绝了种,并莫产出一个。秦汉而后,想学圣人的,不知有几千百万人,结果没有一个成为圣人。

圣人这个东西,究竟学得到学不到?如说学得到,秦汉而后,有那么多人学,至少也该再出一个圣人;如果学不到,我们何苦朝朝日日,读他的书,拼命去学?

三代上有圣人,三代下无圣人,这是古今最大怪事,我们通常所称的圣人,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我们把他分析一下,只有孔子一人是平民,其余的圣人,尽是开国之君,并且是后世学派的始祖,他的破绽,就现出来了。

后来开科取士,读书人如果不读儒家的书,就没得晋身之路。一个死孔子,他左手拿着官爵,右手拿着钢刀,怎能不成为万世师表呢?中国的圣人实在是专横极了。他没有说过的话,后人就不敢说。如果说出来,众人就说他是异端,就要攻击他。朱熹发明了一种学说,不敢说是自己发明的,只好把孔孟格物知知加一番解释,说他的学说是孔子嫡传,然后才有人跟从。

如果说上面这段话只是揭露了圣人的虚伪,那么下面的这番阐述更是直击要害,字字珠玑。

李宗吾继续写到:

学术上的黑幕,与政治上的黑幕,是一样的。圣人与君主,是一胎双生的,处处狼狈相依。圣人不仰仗君主的威力,圣人就没有那么尊崇;君主不仰仗圣人的学说,君主也没有那么猖獗。于是君主把他的名号分给圣人,圣人就称起王来了;圣人把他的名号分给君主,君主也称起圣来了。君主钳制人民的行动,圣人钳制人民的思想。君主任便下一道命令,人民都要遵从;如果有人违背了,就算是大逆不道,为法律所不容。圣人任便发一种议论,学者都要信从;如果有人批驳了,就算是非圣无法,为清议所不容。中国的人民,受了数千年君主的摧残压迫,民意不能出现,无怪乎政治紊乱;中国的学者,受了数千年圣人的摧残压迫,思想不能独立,无怪乎学术销沉。因为学说有差误,政治才会黑暗,所以君主之命该革,圣人之命尤其该革。

时至今日这段话听起来也是让人振聋发聩,李宗吾借厚黑之名将那些封建统治者的丑恶嘴脸展现的淋漓尽致,同时也撕破了那些满嘴仁义道德的家伙伪善的面具。这些思想在民国初年是极具进步意义的,是对几千年封建思想禁锢下的国人思想的解放。

但可笑的是,李宗吾的这套厚黑法却被读书只读第一页的人奉为圣经。他们捧着脸厚心黑的办事方法进入社会,却不学解决问题的技能,也不思考事物的内在规律,自然只会招致嘲笑,屡屡碰壁。到头来,他们会反过头来批评李宗吾的厚黑法并不好用,或者批评厚黑法过于无耻。这一类现象至今依然大量存在。

黑厚学本质上从来不是教人厚黑,而是以犀利的言语揭露厚黑,教人知厚黑而不厚黑,同时防备那些厚黑之人。

林语堂在他的《品李宗吾厚黑学》中也认为,世间学说每每误人,唯有李宗武的厚黑学不会误人。如有奸恶之人按照李宗吾厚黑学中的方法去做人做事,必然不会成功,反而会招致耻笑。而阅读了此书的普通人又能够一眼看出坏人试图愚弄自己的伎俩,可谓两全。


关于李宗吾思想的更多详细内容,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通读李宗吾先生的《厚黑学》、《心理与力学》、《中国学术之趋势》、《社会问题之商榷》等。其中很多思想也契合了当下中国社会的特征,相当有预见性。



李宗吾的很多分析问题的方法在今天看来依旧很值得学习。下次再有人吹捧所谓的“厚黑”或者攻击厚黑学时,不妨把这篇文章转给他看。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哲人百科 琼ICP备20240402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