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雪泥鸿爪是什么意思(“雪泥鸿爪”这一精妙比喻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2024-11-11 10:21:26


“雪泥鸿爪”这一成语出自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一诗,现今人们把它解释为事情过后遗留下来的痕迹。但苏轼在诗中用此词远有更丰富的含义,可以说是一个十分精妙的比喻。下面来欣赏苏轼的这首诗。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宋代〕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译文】人的一生到处奔走像什么呢?应该像飞鸿踏在雪地吧。

飞鸿偶尔在雪地上留下几个爪印,飞走后,哪还需算计它是飞向哪里呢。

老僧奉闲已逝,一座新塔里盛放着他的骨灰;当年题诗的那堵墙壁已经坏了,因此无法再见到旧时的墨迹了。

是否还记得当年赶考时的艰辛磨难,路遥人乏,连那头跛脚的驴都受不了,发出嘶嘶叫声。

【赏析与读后感】嘉佑元年,苏轼同其父苏洵、弟苏辙赴京应试路上,曾在渑池县中老僧奉贤的僧舍借宿,并同在壁上题诗。嘉佑六年,苏轼被派赴陕西凤翔做官,苏辙因要继续考察山川城市、风土人情未能外放做官,故陪苏轼到郑地后返回京都洛阳。

苏辙十九岁时,曾被任命为渑池县主簿,尚未到任即于嘉佑二年中进士。与苏轼在郑地分手后,料想兄长会再去渑池,同时也忆起当年往事,于是写了《怀渑池寄子瞻兄》一诗,寄给苏轼,诗的基调是有些低沉情绪的怀旧和感慨。苏轼读其诗后,察觉到苏辙情绪上的低沉,因而作《和子由渑池怀旧》回和苏辙。

本诗是苏轼的名作之一,也是中华诗库中耀眼的哲理名作。本诗前四句是全诗重心所在,后四句则是前四句思想的具体化。

首联两句,以雪泥鸿爪比喻人生轨迹,这个比喻十分精妙,接着就此发起议论。颌联两句是苏轼结合生活中的情景发出的对人生的见解:鸿爪留印属偶然,鸿飞东西乃自然。世事如此,人生也是如此。人生是一个漫长的征途,所到之处,诸如曾在渑池住宿、题壁之类,就像万里飞鸿偶然在雪泥上留下爪痕,接着就又飞走了是一样的。人生的遭遇虽多为偶然,充满着不确定性,但不意味着没有意义,须以顺应自然、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去享受日常生活,去实现自我价值。此种人生哲学,符合古代士大夫的普遍命运,亦能宽解古代士大夫的共同烦恼,所以流布广泛而久远。

后四句照应“怀旧”诗题,通过回顾往事与叙述现今之事,继续深化雪泥鸿爪的感触。颈联二句是说事情的变化,如僧死壁坏,故人不可见,旧题无处觅,可见人事无常,但过去的东西虽已消逝,却并不意味着它不曾存在。尾联则是对往事的追溯,但却赋予了一种积极的意义:前几年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前行、赴京应试的经历,也是一种历练,也是一种人生的财富,否则怎能有今天的中第呢。

这首诗是苏轼早年的诗作,但诗人内心之中的理性与达观的人生态度已经得到了显现。相比于苏辙的诗,苏轼诗达观、昂扬的旋律是主体。读完并不觉得人生空幻,反有一种眷恋之情、期待之意荡漾心中,于“怀旧”中展望未来,可谓手法独到,意境阔远。本诗所反映的诗人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与后来在逆境之中的乐观豁达的精神底蕴一以贯之。

其实,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以后,绝大多数人不仅生活行无定踪,整个人生也充满了不可知。但是,人生有着不可知性,并不意味着人生是盲目的。人生遭遇虽多具有偶然性,但追求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追求美好生活应是目标与必然。人生的路上,一路风景,也一路艰辛,只有顺应自然,努力前行,才能在过程中享受美好,感受幸福。那种不敢面对困难逆境、低落沉沦的态度,那种毫无意义、虚无缥缈甚至荒诞的追求,终将使自己的人生变得盲目、消极而失去意义。我觉得“雪泥鸿爪”这一精妙比喻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就在于此。

附: 怀渑池寄子瞻兄 苏辙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哲人百科 琼ICP备20240402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