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春节的风俗是什么 ?

2023-03-16 17:43:09

说起春节种种习俗,不同地域可能差别较大,有些习俗好像象约定俗成一样,具有一些共性,今儿说一下我们家乡的一些春节习俗,这些习俗自打小在农村时就有了,在城里住了几十年仍在自觉不自觉的保持着,这就是一种习俗文化吧,很难轻易丢弃。

一、正月不理发

以前春节前总会抽个时间把头发剪一下,有的理发店临近春节还会顺风涨价。今年春节前忙于工作,没顾上理发,现在每天早上梳头时总觉得头发有点长,需要喷点发胶才好打理,白头发看上去也更加显眼。想去把头发剪一下,媳妇在旁边说,老人都说正月不理发的,你不能忍一忍吗?唉,什么年代了,还讲究这一套。对于一些民间习俗,我向来是不以为然的,不过说归说,临了还是尽量循规蹈矩,做一个随俗之人。网上也搜了一下,这个正月不理发似乎跟舅舅扯上了关系,我还有两个老舅舅呢,这么一想,横竖还是再维持一些时日吧。

二、除夕夜不关灯

这个小时在农村时就是这样了,尽管那个时候农村都很贫穷,但再穷大年三十的灯是彻夜通明的,完全不心疼电。至于什么原因,具体也没去考究,搬到城里后,我们家一直保留着这个习俗,不一定全部灯都开着,但至少要保证每个房间都有灯光进去。

三、出嫁姑娘不能见娘家的灯

这个习俗估计在农村比较看重,城里现在未必讲究这个了。但自我两个姐姐出嫁后就从没见她们大年三十回过娘家,这个讲究好像是怕女儿把娘家的福气什么的给带跑了。我觉得这个习俗应该可以寿终正寝了。

四、除夕夜守岁,放鞭炮开门迎新年。

除夕守岁应该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春节习俗了,我们这里年三十晚上一转钟,立刻放一串长长的鞭炮迎接新年,这叫放鞭炮开门,一时间千家万户鞭炮声此起彼伏,经久不熄,这成了春节最浓的气息了。农村如此,城里亦如是,不过后来城里禁鞭了,城里的春节再也听不到鞭炮声了,年味感觉淡了不少。不过,城市禁鞭肯定也能得到大家理解,城市人口集中,放起鞭炮来给城市管理带来诸多麻烦。

五、提肉拜年

记得小时候农村拜年,家家手里都是拎着几提肉,或一斤,或二斤,提来提去,时间长久甚至有了异味。过去穷,一年难得吃上两回肉,提肉拜年似乎可以理解。时至今日,这种习俗渐渐淡了,不过对一些较亲的,比如舅舅,逢年过节还是有买点肉和酒的,我近几年给舅舅拜年都是提两瓶酒,几斤新鲜猪肉。

还有,过年穿新装,从贫困年代过来的人都有经历,记得我们小时盼着过新年,除了新年可以吃到大鱼大肉外,还有可能换一身新装,那个年代不要说大人了,小孩子想换一身新装也不是一年容易的事,家里有几个小孩的,大的穿了传给小的穿,直到衣服破得不能再穿。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买新衣服不再看时节,不过过年给小孩换一身新装的传统还是得到了传袭,也算是一种仪式感吧。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哲人百科 琼ICP备20240402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