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闽东医院运用骨科机器人助力复杂颅椎骨折微创修复

2025-04-07 16:07:00

【来源:今日福安】

近日,宁德市闽东医院脊柱外科刘成招主任医师医疗团队成功运用“天玑II骨科手术机器人结合颈后路经肌间隙钉棒内固定术”创新术式,成功为一名复杂颅椎骨折患者实施微创修复手术,标志着脊柱外科诊疗技术迈入精准化、智能化与微创化相融合新阶段。

57岁的袁女士因癫痫反复发作导致连续两次后仰摔伤,就诊当地医院查X片示上颈椎骨折并局部后凸成角,患者家属与接诊医生为进一步专业治疗遂转诊至宁德市闽东医院脊柱外科。经检查确诊为枢椎椎弓根骨折(Hangman骨折)(Levine-Edwards Ⅱa型)合并C3椎体压缩性骨折及C2-3颈部脊髓损伤。

面对患者复杂的病情及基础疾病,传统开放式手术存在创伤大、恢复慢等风险。刘成招医疗团队创新采用“机器人导航+微创入路”复合技术方案,通过术前详细分析患者的影像资料,借助骨科机器人进行手术规划和模拟;术中利用电脑实时图像定位技术,联合颈后路经肌间隙入路、优化手术流程,精准操作,高效安全地放置钉棒内固定系统,成功完成手术,较传统开放手术时间缩短1小时,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刘成招介绍说道,该患者癫痫病史控制欠佳,两次发作后仰摔倒属于上颈椎牵张屈曲型损伤,导致Hangman骨折、呈现轻度滑脱、明显后凸(23.8°)为Levine-Edwards分型Ⅱa型、不稳定,考虑患者基础情况,若保守治疗期间再发损伤后果不堪设想!为重建颈椎稳定、促进骨性愈合,同时更利于术后康复和护理,结合患者意愿与诉求,具备手术指征,为患者推荐“机器人辅助颈后路经肌间隙入路切开复位钉棒内固定术”手术方案。

“上颈椎手术是脊柱外科难度最大、风险最高的手术。”刘成招指出,传统的后路术式则采用高频电刀从棘突两侧广泛剥离在棘突、椎板、侧块、关节突的椎旁肌,切断后方韧带复合体,不仅创伤大、出血多、破坏颈椎的稳定性,而且还可能造成长期慢性颈项部、肩背部的疼痛伴有僵硬、酸胀、沉重感以及肌肉痉挛为症候群表现的轴性症状。故传统手术方式存在创伤大、时间长、恢复慢、风险高、成功率不稳定等问题。

刘成招进一步指出,天玑II骨科手术机器人可通过“术前三维规划—术中实时导航—机械臂精准执行”的闭环流程:首先是精准术前规划:基于术中O-arm或三维C形臂采集的高清影像,系统自动分割重建颈椎三维模型,以供医生规划螺钉置入的轨迹、角度及深度。其次它能够通过红外光学追踪系统实时定位患者解剖结构与机械臂位置,结合6自由度机械臂的运动补偿功能,确保螺钉按规划路径置入,精度可达亚毫米级,研究显示机器人组较传统组螺钉置入准确率提升至98.5%,且辐射暴露时间减少40%。从而实现了手术的精准化与智能化。

2022年8月作为福建省首家引进第三代天玑II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医疗机构,宁德市闽东医院已累计完成机器人辅助骨外科手术200余例,为骨外科手术的微创化、智能化和精准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刘成招透露,数智脊柱外科正着力向三方面发展,一是多模态影像融合:集成AI算法进行生物力学模拟,实现个性化手术方案设计。二是5G远程手术协作系统:通过云端数据传输,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辐射。三是智能康复管理网络:衔接手术机器人系统与康复机器人,建立全周期诊疗闭环,构建“手术—康复”一体化诊疗体系。

“此次手术的成功实施,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突破,更是诊疗理念的革新。”刘成招表示,随着智能医疗设备的深度应用,未来将让更多复杂脊柱疾病患者在“家门口”就能获得先进水准的医疗服务。

来源:宁德市闽东医院

编辑:陈菁婧

审核:林衍 阮珊妮王雯秋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哲人百科 琼ICP备20240402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