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算法凭什么是信息时代最强辅助?

2025-04-18 12:05:00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徐晓倩

你看到的内容究竟由什么决定的?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个议题被反复讨论咀嚼,有人把算法当作信息同质化的神秘魔法,认为它阻碍了公众获取丰富多元的信息,但也许事实并非如此。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 6 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到 10.68 亿,网民渗透率高达 97.1%。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荐系统已逐渐成为大多数平台的主流内容分发方式。

公开信息显示,抖音平台上每日分发内容达到了亿数量级,如果没有算法的调度和分发,用户无法精准找到信息将成为一种常态。

然而,技术的发展总是伴随着一定的“噪音”,部分网民对算法的认知长期存在偏差,有关信息茧房、算法黑箱等话题一直活跃在舆论场上。

因此,拨开迷雾、了解算法的真相显得尤为重要。2025年 1月,抖音宣布拟推出10项措施,推动平台工作透明化,和算法向上向善。3月,抖音上线了“抖音安全与信任中心”网站,面向社会公开算法原理、社区规范、治理体系和用户服务机制。

这些行为被视为算法技术走向透明化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互联网行业对算法治理的认知进入新阶段。

推荐算法并非洪水猛兽

回溯历史,东汉年间,蔡伦发明的造纸术极大促进了信息的传播,打破了贵族阶层对知识的垄断。北宋年间,毕昇活字印刷技术再次推动了文明的进步,甚至为工业革命埋下了伏笔。

一千多年后,信息变得无处不在、唾手可得,人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获取有效信息发展成了一门技术。其中,算法作为一种新技术通过精准连接用户和信息,改变了人们信息获取的方式,同时还拓宽了他们的认知边界。

截至2025年,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IDC)的 预测,全球数据量将达到 175 ZB,现代人每天接收到的信息量是1986年的5倍,相当于175份报纸。

如今,现代人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算法。预约一趟从首都机场到王府井商圈的网约车,算法能调度出最近距离的司机;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算法能够推荐口味和服务评分较高的餐厅;打开音乐软件,算法也能把风格不同的歌曲整理打包出来。

技术的强大功能也引发了新的困惑,围绕算法展开的一系列争议也浮出水面,包括信息茧房、算法造神等等。实际上,信息茧房是一种技术偏见和误解,这一概念在学术界并没有实证研究、量化数据的支撑。

此外,信息茧房这个词在推荐算法成熟之前便就存在,人们因为对新技术的普遍犹疑,或再次让技术成了背锅侠。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喻国明认为,“信息茧房”一直存在,“信息茧房”是海量信息差异化消费的必然结果,“信息茧房”是“独异性”社会的外在表现之一。

事实上,每个渠道分发信息都有局限性,比如公众号关注列表来源于用户自身的喜好,过去门户网站是根据编辑的价值判断,朋友圈的信息则是借助好友关系进一步过滤。只看公众号,门户或者朋友圈,都会陷入所谓的“茧房”。但实际上,大部分人采用的是多渠道获取信息的方式,抖音、朋友圈、新闻客户端组成了用户对世界的认知。

对平台来说,相似的内容过多直接会影响用户体验,多元化内容有益于用户的长期留存,而算法承接的任务就是实现基于用户感兴趣前提下的多元化。

抖音基于用户行为的推荐方法包含多种技术模型,如协同过滤、双塔召回、Wide&Deep模型等。算法可以在完全“不理解内容”的情况下,找到兴趣相似的用户,把其他人感兴趣的内容推荐给该用户。

以抖音协同过滤算法与Wide&Deep模型的结合为例,协同过滤可以经由不同用户的行为推荐相似内容,Wide&Deep模型则能发觉内容的稀有特征并标记相关性,两者能够互补,使内容推荐更为广博多样。

与其把算法推荐当作洪水猛兽,一味地进行批判,不如把它看作是被庞大的用户基数验证过的、又针对用户需求展开个性化定制的信息管家。

为算法设置“护栏”

事实上,在庞杂的网络世界里,算法不断激发用户的好奇心,驱动他们探索未知的领域。相反,没有算法的助力,媒介素养缺失的用户将迷失在信息的汪洋大海。

清华大学社科院发布的《破茧还是筑茧?用户使用、算法推荐与信息茧房研究报告》显示,70%的用户对个性化推荐算法持肯定态度,认可算法技术是海量信息时代的一种有效策略,帮助用户解决信息过载的问题。在实际使用调研中,超过90%的短视频APP用户选择开启个性化推荐算法。

抖音算法工程师刘畅介绍,抖音的推荐算法与国内外大部分内容推荐平台类似,包含召回、过滤、排序等环节,重点在于学习用户行为。与以往不同的是,抖音算法如今已几乎不依赖对内容和用户打标签,主要通过神经网络计算,预估用户行为,计算用户观看这条内容获得的价值总和,进而把排名靠前的内容推送给用户。

本质上来说,为什么能看到某条信息,往往是由用户与信息的互动行为决定的。

如果你正在规划一场长途旅行,算法可能会为你推荐感兴趣的地点,当你想更深入的了解目的地的吃喝玩乐,更加垂直化的优质旅行攻略也能推送到你的眼前;如果你是演唱会爱好者,算法可能会展示给你近期头部歌手的演出排期和当地的文旅特色。

刘畅还表示,抖音更关注用户长期价值,而非追求平台的短期数据。为此,抖音算法考虑了众多目标,如完播、评论、点赞、对作者长期消费、分享、跟拍等,力图计算出更符合用户长期价值的目标。

抖音生态运营经理陈丹丹介绍,由于算法无法理解内容语义,对内容的理解存在不足,可能导致违法违规、不良内容被推荐传播。因此,抖音推出 “人工参与 + 机器学习” 相结合的治理体系,并组建了专门的平台治理团队为算法设置 “护栏”。

随着算法体系的进化,平衡信息的个性化和多元化也被提上了议程。时至今日,算法的功能不仅局限于分发信息,还表现在能挖掘不被传统渠道看见的优质内容,拓宽公众的视野。

在算法的助推下,一批小众城市逐渐走向了前台,接住泼天的流量。算法捕捉到了淄博、天水自己人都没有看见的当地宝藏,点燃引发外地人关注的“旅游消费爆点”,再“以点带面”效应中将一个小城推向全网推向世界。

经历了被遗忘的漫长等待,通过算法推荐,川剧团、苏州评弹等传统文化艺术焕发了新生,成为一批年轻人的精神家园。

另一个打破刻板印象的现象是,深度内容也凭借算法找到对应的受众。博主“米三汉”2024年6月发布的“450分钟解读红楼梦”,截至目前,这条视频播放量超过3亿,点赞量达1291万,收藏量达773万。

随着抖音算法的公开,曾经被指控为黑箱的技术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未来整个行业将在算法透明度和平台治理方面迈向新的台阶,为用户带来更优质、安全、多元的内容体验。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哲人百科 琼ICP备20240402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