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潍坊昌邑:绿色春灌 节水节肥

2025-04-15 11:40:00

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15日讯 眼下正值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浇好春季农田灌溉“第一水”,是支撑夏粮丰收的重要一环。在潍坊昌邑市北部灌区,随着轰隆的闸门启动声,清澈的春水顺着干支渠扑向纵横阡陌,汩汩清流滋养着越冬麦田。据了解,该市峡山灌区春灌期间计划放水量2000余万方,灌溉面积15万亩,预计4月20日前,完成北部沿海农田的春灌任务,为粮食增产增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水润阳春望丰年。做好春耕备耕水文章,既要未雨绸缪、强化供给,也要精细管理、依靠科技。昌邑市坚持量水而行,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实时进行引水研判,运用信息化手段,科学调度水资源,完善现代水网,让农作物“喝水喝到恰好饱”。

多管齐下保春灌 让良田“喝饱”水

在位于奎聚街道的昌邑市十字路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田地里,一台移动式绞盘式喷灌机正在进行喷灌作业,为小麦生长补给“养分”。据合作社负责人王富升介绍,合作社共有4700余亩土地,以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为主。为了解决灌溉难题,合作社购置了绞盘式喷灌机等农机设备,仅需根据土地面积和土壤墒情,通过软管供水,便可实现24小时沿着预定的作业路线自主作业,一次性可浇灌农田面积达25亩,不仅大大节省了浇灌时间,而且较原来的大水漫灌节水率可达40%。“浇了这遍水,小麦苗和土贴得瓷实,苗才能壮。”王富升说。

为农业丰收注入“源头活水”。昌邑市通过科学调度水源、强化设施维护等举措,全力保障春灌有序推进,为春耕生产提供坚实水利支撑,确保农田及时“喝”上“解渴水”。

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保障春灌用水。昌邑市水利、农业农村、气象等部门会商研判旱情形势,结合土壤墒情、农作物种植面积、水源状况、用水权分配等4大要素,精准测算各区域灌溉用水量,及时制定春灌用水计划,合理分配农业灌溉水源,确保50万亩耕地春灌工作有章可循、有的放矢,明确峡山水库昌邑灌区农业灌溉用水1900万立方米,申明亭扬水站灌区农业灌溉用水190万立方米,井灌区灌溉用水3000万立方米。

渠系是灌区的“血管”。昌邑市积极推进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持续健全农田水利工程体系,完善末级渠系配套工程,集中力量开展水利设施维修养护工作。今年以来,已完成渠道清淤15公里,维护渠道建筑物、管理房8处,护坡6处,检修机井600眼,铺设输水管道1900米,保障灌排工程良性运行,全面畅通灌溉渠道“毛细血管”,大幅提升渠道输水效率。

昌邑市拥有耕地面积105万亩,历来是产粮大县,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8万亩以上,面积、单产、总产有望连续六年实现“三增长”,有底气实现新一年的穰穰满家。

田间接入云端, 让春灌更节水

“都昌虫埠闸西渠上游河面有漂浮物堵塞闸口,影响下泄流量,立即通知渠道巡护人员立即到场开展清理行动,确保渠通水畅、即需即灌。”在昌邑市智慧水利数据中心,水利局工作人员正通过峡山水库昌邑灌区数字化管理平台,远程监控灌区渠首及5个关键分水闸运行情况,实时掌握各级泵站、机井流量数据,并通过区域用水分析为制定调水、控水决策和春灌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数字赋能春灌,科技守护粮仓。昌邑市紧抓春灌关键期,借助综合信息化管理平台,管水、放水精准布控,实现灌渠的“智慧升级”,让农作物喝饱“科技水”、喝好“高效水”。

田块“渴不渴”,看“图”就知道。昌邑市首先在该市北灌区内7万亩典型盐碱地片区试点区初步建成了一个中心、一个平台、两个观测站的“1+1+2”数字孪生灌区。一个中心即大数据智控中心,是“指挥大脑”,布局土地、种植、气象、机械等多功能模块,实现大数据平台一体化、智能化、精准化管理。一个平台即峡山水库昌邑灌区数字化管理平台,涵盖12大类26项信息,远程监控灌区渠首及5个关键分水闸运行情况,实时掌握渠道水位、流量等。两个观测站即农业小气候观测站和土壤墒情自动监测站,农业小气候观测站可实时显示大田农业小气候实况、天气预报及各种农业气象预报预警,随时掌握气象变化并采取应对措施,土壤墒情自动监测站可实现土壤墒情数据自动采集和存储,将农田灌溉、水肥一体化、土壤墒情、温湿度检测、光照指数等数据资料统一收集、研判和运用,在“巧用水”的基础上降低土壤盐碱度,提高农业灌溉水利用率。

加强监测预警,保障数据通畅。昌邑市不断完善视频监控系统和水文预警预报系统,抓好23处视频监控系统改造升级和22处水文中心站点使用管理。以该市智慧河湖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为基础,通过整合防汛、水利工程等行业内数据,实现对河湖管理业务的全面支撑。以潍河为重点,铺设光缆专线8条,安装5G球机3个、4G球机29个,利用迅捷的数据传输速度及低网络延迟优势,开辟了一条高速、安全的“快车道”。新搭建的数字水利平台,整合了河流水位、水利工程运行情况、雨量等信息,以及各管理所闸站水位、闸位、雨量等水情数据,实现了自动采集、远程传输、数据整合、展示分析的全链条闭合,补充建设31处区域视频监控,实现重点河流、河段24小时实时监管。

目前,昌邑市节水灌溉面积58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34.5万亩。

创新“长藤结瓜”让盐碱地浇上水

走进柳疃镇青阜农业综合体的小麦大田,只见一根根1米多高的水管上,喷嘴不停地旋转喷射,白色的水雾均匀喷洒在绿油油的麦苗上。茁壮成长的麦苗,让人很难想象过去这里曾经是满眼“白茫茫”“只长野草不长粮”的盐碱地。

青阜农业综合体邻近渤海湾,地理条件导致土壤盐碱度极高,是出了名的盐碱地。

“白茫茫”变“粮满仓”,关键在水。昌邑市立足实际、统筹规划,累计利用上级资金1500余万元,撬动社会资本1.7亿元,共铺设主管道55公里、干支输配水管道44.8万米,配套建设扬水站1座,改造农村湾塘49座,将20公里外的潍河水引到青阜农业综合体,每年引水2000万立方米,综合蓄水能力达到600万立方米。

留住“外来水”,还要蓄住“天上水”。该市打造形成的“长藤结瓜”式管道、湾塘,极大缓解了当地农田无水可灌的困境。同时,创新实施了“雨水汇流”和“海绵村庄”工程,将雨季降水收集到蓄水池,实现排涝、蓄水双成效,年可收集雨水500多万方。

深耕“长藤结瓜”试验田,昌邑市不断筑牢水网安全之基、夯实水网韧性之本。

打造现代水网,提升供水保障。近年来,昌邑市累计投资5.21亿元实施了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极大提升了潍河、丰产河、蒲河、浞河、夹沟河等河流的行洪排涝能力,补齐了工程短板,筑牢了安全屏障,成功应对了强台风带来的上游水库大流量泄洪影响。同时,加强雨洪资源的拦蓄调引,近几年通过潍河“一闸四坝”拦蓄雨洪资源2.4亿方,灌渠分流1.53亿方。为进一步完善现代水网主动脉,总投资2.4亿元的虞河治理项目、潍河感潮段治理项目纳入2025年省重点水利工程清单。

推进重点工程建设,水网骨架加快成形。昌邑市利用潍河拦蓄水枢纽工程,按照潍坊市北部水网建设总体规划,前期投资建设了北部水网南一横工程、南水北调续建配套等工程。近年来,先后投资7500万元实施地下水压采和超采综合治理项目;投资10103.12万元实施引胶入漩项目改良8万亩盐碱地;投资3050万元实施峡山灌区续建配套工程;投资2382.6万元实施浞河幸福河湖建设项目,初步打造了“南北互通、东西互济”的现代水网体系。

闪电新闻记者 王亮家 刘九省 潍坊报道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哲人百科 琼ICP备20240402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