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2024年度人民文学奖颁奖典礼在四川举行。据中国作家网消息,今年的奖项有颇多新意:长篇小说奖中增设长篇致敬奖,特殊文体奖授予了科幻题材的剧本,以及颁发与时俱进的“传播贡献奖”。报道显示,传播贡献奖由董宇辉获得,“他将文学一次次推向读者,唤起了无数热爱文学的人的内心热望。”未能来到现场领奖
2025-04-19 16:28:00 0
4月19日,2024年度人民文学奖颁奖典礼在四川举行。
据中国作家网消息,今年的奖项有颇多新意:长篇小说奖中增设长篇致敬奖,特殊文体奖授予了科幻题材的剧本,以及颁发与时俱进的“传播贡献奖”。
报道显示,传播贡献奖由董宇辉获得,“他将文学一次次推向读者,唤起了无数热爱文学的人的内心热望。”
未能来到现场领奖的董宇辉,以视频的方式发表获奖感言。他说,这份荣誉属于“每一个用文字照亮时代的作家和每一个用热爱温暖文学的读者。”
人民文学奖,每年颁发一次,评选范围为该年度在《人民文学》杂志上刊发的优秀作品,以及该年度为《人民文学》中文版和外文版作出巨大贡献的作家与专家。
人民文学奖是文学界有重要口碑和影响的文学大奖,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人民文学奖评奖程序严谨、科学,公信力权威性强,所评作品有很高的思想艺术水平,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繁荣和文学评奖生态的建立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贡献。
此次,柳青《在旷野里》获长篇致敬奖,刘醒龙《听漏》获长篇小说奖;蔡崇达《命运慢跑团》、陈集益《出燕郊》获中篇小说奖;林那北《春江水很暖》、沈念《寤生》获短篇小说奖;姜明《八千年的凝视》、吴志良《遇见》获散文奖;陈人杰《喜马拉雅》、薄暮《冶铁者》获诗歌奖;丁晓平《寻找蒋宗英》获非虚构作品奖;尹迪、吴岩、陈跃红《云身》(剧本)获特殊文体奖;李琸(散文《我有一片戈壁》)、陈小手(短篇小说《夜神的礼物》)获新人奖;莉亚娜获翻译贡献奖,梁平获特别奖,董宇辉获传播贡献奖。
报道称,在文学的旷野里,董宇辉长于发现、敏于共情、精于表达,如同一个信使,尽情释放着文学的魅力与光华。他将文学一次次推向读者,唤起了无数热爱文学的人的内心热望。
2024年1月23日、2024年12月20日,董宇辉以直播间为舞台,助力创刊七十五年的《人民文学》杂志积极融入现代传播格局,以“寻亲”之名,实现与广大读者的“双向奔赴”。这是传播模式的革新,更是对文学生命力的坚定守护。这也深刻证明,优质内容与创新形式的充分融合,一定能让文学在喧嚣时代持续奏响美妙的乐章。
有鉴于此,特授予董宇辉2024年度人民文学奖传播贡献奖。
记者注意到,2024年1月23日晚,《人民文学》首次来到董宇辉直播间,在4个小时内获得上亿次点赞,达成近百万册订阅量。
2024年12月20日,《人民文学》再一次来到董宇辉直播间。主编施战军,作家莫言、梁晓声,以及4位读者代表与董宇辉一起,畅谈文学带给我们的“感知幸福的能力”。
当晚的直播全程约2小时,累计700多万观众观看,最高在线人数27.8万人,2025年全年12期的《人民文学》杂志共售出2.9万套。
来源 | 长安街知事
相关推荐
4月19日,2024年度人民文学奖颁奖典礼在四川举行。据中国作家网消息,今年的奖项有颇多新意:长篇小说奖中增设长篇致敬奖,特殊文体奖授予了科幻题材的剧本,以及颁发与时俱进的“传播贡献奖”。报道显示,传播贡献奖由董宇辉获得,“他将文学一次次推向读者,唤起了无数热爱文学的人的内心热望。”未能来到现场领奖
2025-04-19 16:28:00 0
编者按:当AI革命的浪潮重塑全球科技版图,一颗名为“英伟达”的芯片正悄然驱动着这场变革的齿轮。《黄仁勋:英伟达之芯》作者斯蒂芬·威特(Stephen Witt)前不久与心智观察所做了一次深度对话,以传记作家的深度视角,揭开了黄仁勋从硅谷边缘移民到“AI教父”的传奇逆袭。 【对话/观察者网 心智观察
2025-04-16 16:09:00 0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刘娥4月12日,深圳市分析测试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年度大会在深圳维也纳皇家酒店举行,协会理事会、监事会、学术委员会及12个专业委员会超过1000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杨万颖宣读了《关于表彰2024年度协会优秀会员单位的通知》,并与林峰共同为深圳市罗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1
2025-04-14 21:03:00 0
晚上11点,有的人已经进入梦乡,有的人则在熬夜玩手机……在医生看来,10点睡还是11点睡,看起来只是差了一个小时,实际上,对健康的影响差了一大截。我们结合医学研究及专家观点,告诉你晚上10点睡还是11点睡对健康的影响有多大。122点和23点睡觉,差距在哪?综合来看,这两个入睡时间对健康的影响,主要有
2025-04-12 11:43:00 0
4月11日,备受瞩目的第五届“大家文学奖”颁奖典礼在昆明举行。这场盛会汇聚了文学界的精英翘楚,大家共同回溯一段波澜壮阔的文学历程,展望中国文学的未来。三十年前,《大家》杂志如一棵破土而出的春笋,以“跨文体写作”的先锋姿态震撼文坛。它宛如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创新的桥梁,自1994年创刊起,便怀揣
2025-04-11 21:31:0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