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心机商标”为什么能忽悠人

2025-04-24 19:51:00

强化监管处罚,汇聚全社会合力,管好管规范小小商品标签,才能更好让市场活力在健康轨道上充分涌动。

微博截图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丁铁

“120W”充电器实际功率仅12W,“去屑三分钟奇迹”洗发水难现奇迹,未注册的“××宝宝紫草油”堂而皇之销售……近日,《法治日报》报道“心机商标”乱象,直陈“心机商标”着实太坑人。

买了“去屑三分钟奇迹洗发水”,用后发现去屑效果一般,找商家理论,对方说这款洗发水就叫“去屑三分钟奇迹”;买的某某宝宝紫草油,仔细看发现商标旁有个小字“TM”(表示该标志被作为商标使用,但并不代表商标已经获得注册或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上网一查这个商标果然还没注册申请成功;买过“树上熟”的水果,以为树上熟了才摘下来卖的,结果只是商标叫“树上熟”,买回来发现还有些“生”……网友的经历看似好笑,实则道出“心机商标”打擦边球误导消费者,侵蚀行业诚信根基的乱象。

“不看广告,看疗效”是小品中一句戏谑的话,但在日常生活中却是“稀缺”。近年来,含有“速效”“超强”等绝对化用语的商品,频频出现在各大销售平台,而围绕相关产品的投诉量也是与日俱增。例如,前不久被点名批评的“零添加”,消费者信以为真,其实也不过是个商标、噱头。“心机商标”不断透支商业信誉。商家利用消费者认知偏差,在商标命名上玩文字游戏,或夸大性能,或虚构功能如“树上熟”水果,甚至用看上去“高大上”的标签伪装注册商标。如此“挂羊头卖狗肉”,本质上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践踏,更是对市场规则的蔑视。

前不久,市场监管总局出台《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其中明确要求商品标签须真实准确。尽管《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只是聚焦食品领域,但并不意味着其他行业就可以逍遥任性、为所欲为。当下,针对“心机商标”拐弯抹角设陷阱、千方百计给消费者挖坑的情况,在强调加大监管力度,依法对“蹭热度”“打擦边球”的行为露头就打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完善并加快落实相关管理制度机制,严审商标注册申请,将可能误导公众的商标拒之门外。

当然,“心机商标”以及并非商标的标识、标签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轻而易举“忽悠人”,也并不仅仅是监管上不够完善健全的问题。正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对普通商品的过度需求也是造成“心机商标”有市场的客观因素之一。因此,市场消费者一方面要擦亮眼睛,对夸大其词的商标保持警惕,另一方面也要保持应有的理性,不能期待“一分钱买别墅”。此外,销售平台也要担起责任,不能让“吹得没边”的商品随意上架。只有构建多方共治的诚信生态,才能尽可能压缩“心机商标”生存空间。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商标诚信是商业社会的基石。岂能让“心机商标”任逍遥?强化监管处罚,汇聚全社会合力,管好管规范小小商品标签,才能更好让市场活力在健康轨道上充分涌动。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哲人百科 琼ICP备20240402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