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潮评︱ 赚我钱还侮辱我智商,太坑了

2025-04-24 21:42:00

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朱浙萍

图源视觉中国

“去屑三分钟奇迹洗发水”并不是功效上真的能够“三分钟去除头皮屑”,而是人家这款洗发水的商标名就叫“去屑三分钟奇迹”。近日,据媒体调查发现,市场上充斥着不少这类注册目的不纯、带有欺骗性的“心机商标”,通过大玩文字游戏误导消费者,制造消费陷阱,扰乱市场秩序。

这些商家是真有“心机”。比如,“山里来的土”鸡蛋、“0添加西”梅,“只有水盐和面粉,其他没了”调味品、“零蔗糖”冰激凌、“120W”充电器等等,引号里的文字都只是商标的名字,而非代表商品的特质。实际上,“土”鸡蛋并无国家标准,而“0添加”已被新国标禁止标注,“120W”充电器实际只有12W功率。这些“心机商标”,如此低级无聊而充满恶意,正如有网友戏言,“赚我钱还侮辱我智商,太坑了”,“买个东西既要会化学,还要会脑筋急转弯,太难了”。

商家费尽心机,把消费者引入“文字迷宫”,无非就是想快速获取市场份额,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比如一些食品企业和商家利用消费者追求绿色、天然等心理,注册“土味十足”的商标,比如“壹号土”“山里来的土”等等,单看只是觉得怪,而一旦和猪肉、鸡蛋等农产品搭配在一起,就让人产生乡土、正宗、健康的联想,进而诱导消费者选购,售价也水涨船高。

只恐怕这种“心机”,用错了地方。《商标法》有明确规定,带有欺骗性,容易使公众对商品的质量等特点或者产地产生误认的,不得作为商标使用。种种“心机商标”背后的算计、投机取巧的行为,侵犯的是消费者合法权益,破坏的是公平市场环境,透支的是市场信心和信任。

许多人要问,这些“心机商标”,都是怎么通过审核的?业内人士分析,原因可能有多种。比如商标申请量逐年递增,商标申请审查工作时效要求高,缺乏充分时间调研论证特定商标是否实际误导公众;商标申请人通过拆分商标,多类别申请等手段规避审查;一些代理机构以“包过”“内部渠道”为噱头招揽业务,甚至协助客户恶意抢注、囤积商标等。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暴露出商标注册领域的乱象和监管的不足。

一个小小的商标,也是市场经济的“信用名片”,其法治化水平关乎营商环境。把“心机商标”逐出市场,一方面,监管要更加给力,除了加强对商标注册的审核把关,对于已进入市场的“心机商标”,也要通过加强联合执法、大数据监管等,及时查处,宣告无效,并对违规商家严厉处罚,提高违法成本。另一方面,要加强法律法规方面顶层设计,例如明确“土”“野生”“纯天然”等概念的使用标准,用制度堵住“文字游戏”的漏洞。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加码政策,支持扩大内需、提振消费。优化消费环境,呵护消费热情,必须对五花八门的心机说“不”。对于企业商家来说,也当明白,商业价值必须建立在诚信经营基石上;投机取巧,枉费心机,必受到法律严惩、市场淘汰。

“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哲人百科 琼ICP备2024040249号-1